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24-04-25 12:09:44
4月18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恰逢《关于古迹遗址?;び胄薷吹墓氏苷隆罚虺啤锻崴瓜苷隆罚┑?0周年,因此,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将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确定为“《威尼斯宪章》60周年与时代挑战”。在这一天,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推广《威尼斯宪章》的理念,探讨文化遗产?;な乱档奈蠢?。
宪章诞生,促进国际遗产?;ぬ逑低晟?/strong>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遗产?;さ闹匾庖?,但很多古迹仍然遭到破坏。“古代建筑的?;び胄薷粗傅荚蛴υ诠噬系玫焦喜⒆鞒龉娑ā背晌笔备鞴幕挪;ふ叩墓彩?。
1964年,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会议形成并通过了《关于古迹遗址?;び胄薷吹墓氏苷隆?,即《威尼斯宪章》。它以6章16条简明扼要地回答了为什么要?;ぁ⒈;な裁?、怎么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奠定了国际文化遗产?;さ睦砺刍『褪导荚?,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古迹?;さ睦砺塾胧导?。
中国古迹遗址?;ば崂硎鲁に涡鲁北硎?,《威尼斯宪章》强调了古迹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以及为子孙后世?;の奈锸侨死喙餐脑鹑?;丰富并扩展了历史古迹概念,提出了不仅要?;そㄖヌ寤蛞帐踅茏鳎拱艽又刑逑忠恢侄捞氐奈拿?、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将文化遗产的历史环境纳入保护范畴,认为“古迹不能与其所见证的历史和其产生的环境分离”;提出要科学认识遗产的历史信息,要以考古和历史研究为先导,将遗产?;ち⒂诳蒲Щ≈?。此外,还对一系列有分歧争议的问题给予了科学辩证的解答,比如对不同时代古建筑添加部分如何认识等。
“《威尼斯宪章》促进了国际遗产?;ぬ逑档耐晟?。随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不断完善其架构并推出一系列导则性文件,丰富了文化遗产?;さ睦砺厶逑狄约肮愣?、深度?!彼涡鲁彼?。
吸收国际经验,提供中国智慧
中国现代意义的文物保护发轫于20世纪初期。1930年发布的《古物保存法》,提出了古物的?;し绞胶凸芾矸椒ǖ?4条规定条文。同时,中国营造学社等成立并开展?;な导V谢嗣窆埠凸闪⒑?,随着《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等文件的发布,我国文物?;さ奶逑挡欢贤晟?。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しā返陌洳?,提出了符合时代需求的文物保护指导性原则,标志着中国文物?;な乱德跞胄陆锥?。
1985年,中国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国的文物保护正式进入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阶段。1986年,《威尼斯宪章》被译介到中国,这一国际性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开始进入中国的学术讨论和实践领域。1993年,中国加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并成立中国古迹遗址?;ば?。2000年,在参照并吸收《威尼斯宪章》等文件精神,系统总结中国几十年来的文物?;な导拖喙胤煞ü嫦?,《中国文物古迹?;ぷ荚颉分贫ú⑹凳=昀?,历史文化遗产?;しü婧拖喙靥趵贫ㄐ薅┕ぷ餍平?,长城、大运河、红色资源?;しü娼ㄉ柩芯靠梗椅奈锒讲熘贫燃涌旃菇?,文化遗产?;ご性偕闲绿ń?。
在此过程中,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积极平衡国际标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遗产?;ず托薷绰肪?,比如山西平遥古城的?;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副主席邵甬介绍,在平遥古城的?;じ轮?,对古城的价值进行重新认知,强调其不仅具有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也具有经济、社会方面的价值,既是古代金融之都也承载着现当代的记忆和日常生活,由此,古城的定位从单一旅游调整为“‘活着’的古城、宜居的遗产地”。在工作方法上,也从“精英规划”调整为“共同缔造”,构建了“政府引领、专业协同、社会参与”的遗产地?;ぬ逑?。如今的平遥古城,就业率提高、经济发展,居民的幸福感也得到提升,实现了“宜居、活力、平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又如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地区的?;ぶ?,通过引入文物风险地图等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了遗产地的?;す芾?。
“这一过程艰辛且复杂,涉及多个层面,这就要求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威尼斯宪章》的原则,探索适当的方法?!敝泄幕挪芯吭涸痹撼ふ渤しㄋ?。
与此同时,中国文物?;ぞ橐舶樗婀式涣骱献髯呦蚴澜?,为国际文物保护理念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向东介绍,中国团队在1998年至2008年对柬埔寨吴哥周萨神庙进行维修,在遵守《吴哥宪章》的同时,也实践着中国文物?;だ砟?,比如对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工艺、原材料等原则的践行。
应对挑战,?;ご泻谜涔笠挪?/strong>
尽管《威尼斯宪章》取得诸多积极影响,但文化遗产?;と悦媪傩碌奶粽?。“应对挑战,要在思想上认识《威尼斯宪章》的宗旨精髓,坚守为全人类?;ひ挪墓餐砟?,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积极推进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合作?!彼涡鲁比衔?,还要强化科学研究,以科技创新助力新时代文化遗产?;?,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审慎、稳妥地利用现代技术和方法,这也是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进取精神的体现。
“在社会快速变迁和科技发展的现在,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詹长法说,《威尼斯宪章》以来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寻求创新的科学?;し椒?,开展跨学科合作与建设,鼓励公众参与,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m.wprqw.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